2021-2022年度金链奖揭晓:中农联荣膺民生保供冷链卫士

2022-12-18 来源:

2022年12月15-17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2第十六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洞见时代·洞悉链端”为主题,探讨“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行业的阶段性发展进程,共谋产业升级之路,各位行业领导和专家从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出发,对行业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力求突破瓶颈消除壁垒。

 

探冬寻暖  穿越周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冷链物流贯穿第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冷链产业正处于新的窗口期,随着《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的出台,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进一步释放,会有更多的消费领域助力冷链物流发展。

探冬寻暖 穿越周期

——

在第十六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寒冬之下,2022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前三季度在多地疫情频发带来的影响下,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投资增长受到制约,企业生产面临要素短缺,一系列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较大波动。国家高度重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次要求不得层层加码,发布一揽子促消费政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改善,经济大盘顶住压力持续恢复。

物流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促发展、稳增长、保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关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指示指引下,我国物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会物流总额由2012年的17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今年前10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5.4万亿元,同比增长3.6%。物流业总收入为10.3万亿,同比增长5.8%。

冷链物流虽然在物流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还不高,但其作为保障民生食安的关键通路,受到了各个层面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冷链物流行业依然稳中有进。

第一,冷链产业环境持续改善。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等先后针对冷链网络、运输体系、农产品供应链、制冷方式等完善政策方针。资金方面,国务院指导国开行、农发行等设立千亿元基础设施基金重点支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方面,国标、行标以及《低碳冷库评价指标》等团标的制定,有效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

第二,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基本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餐饮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对应冷链需求滑落明显,但生鲜零售市场冷链需求有所增加,预计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将突破3.2亿吨,同比增长6.6%。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916亿元,同比增长7.2%。

第三,预制菜等成为冷链新的需求点。在传统冷链物流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预制菜、生鲜直播带货等赛道对冷链需求贡献不小。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随着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进一步释放,会有更多的消费领域助力冷链物流发展。

第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预计2022年,我国公共型冷库总容量将达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以冷库为依托的全国三级冷链物流网络已成雏形。预计2022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万辆,同比增长11.4%。其中国产车辆品牌高端化、智能化、年轻化,国外品牌国内量产等发展趋势显著。

我们要看到以上行业的向好变化,同时也要认识到冷链物流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消费信心不足,带来冷链需求下降。

二是冷链物流企业同质化服务严重,陷入存量博弈泥潭,从而加剧内卷。

三是现有冷链基础设施设备阶段性、区域性饱和,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率运行。

四是疫情考验着冷链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供应链韧性有待加强。

五是冷链物流行业低碳化、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本次年会以“洞见时代,探冬寻暖”为主题,以期集结多方之力,共探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责任、新要求。

在此,我提出以下五点发展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引领作用。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二批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合计已布局两批共41个,覆盖全国27个省市。后续举措和实施要兼容并包考虑带动更多冷链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主动加强跟国家冷链战略的紧密结合。

第二,持续深化产业融合,以融合促创新。冷链物流贯穿第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发展潜力巨大。要着重关注加工业、零售业等多业态与冷链物流的深度结合,冷链物流与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融合等,探索产业+冷链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

第三,始终把握冷链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促发展。新阶段的冷链物流需要依托产业形态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固守传统仓干配等发展模式,要在深入研究新赛道、新场景的基础上,拓展产地直采直发、一件代发、共仓共配等新服务。

第四,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是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必由之路。要鼓励冷链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和装备研发投入,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改造,研发新型绿色节能保鲜技术装备,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第五,加快数字化转型,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标签。冷链相关企业应加强智能分拣、智能温控等冷链技术装备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

各位嘉宾,当前我国冷链产业正处于新的窗口期,衷心希望能够与行业同仁一道,为推动我国现代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借助本次大会洞见时代,穿越周期,探冬寻暖。

△崔忠付关于冷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讲话

作为本届年会的亮点之一,两年评选一次的2021-2022年度中国冷链产业“金链奖”获奖名单在本届年会上揭晓,金链奖是由中物联冷链委创立,重点发掘和鼓励推动我国冷链产业“求变求新”的践行者和标杆企业。在颁奖环节,中农联荣膺“金链奖”民生保供冷链卫士。

 "金链奖"是我国冷链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此次荣获“金链奖”民生保供冷链卫士荣誉,是冷链行业对中农联在民生保供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与认可。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增收、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中农联专注深耕农产品流通领域,目前,中农联已完成全国60余家农商流通平台的布点,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南等区域。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和运营模式。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产销贸易,保障农产品日常供应,增强整体供应保障能力。

 

激活“最先一公里”

致胜“最后一公里”

“最初”“最后”一公里建设,对于推动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关注冷链物流全链建设,聚焦通路及节点一体化发展,厘清新发展格局下,冷链物流“链、端”创变升维之道。经历数十载的发展,产销两端一体化建设得到积极助力,但仍然面临着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多方难以形成合力、产销两端互通性差、产地赋能不足、销地资源冗余、全国性共享网络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当前各类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各方主体聚焦两端资源布局及体系打造,助力构筑城乡流通双向通道。以“最初”“最后”一公里为切入点,锚定全链发展,打造冷链物流双向新通道,完善全国骨干冷链物流新节点。

16日下午,中农联集团冷链运营中心总经理周建受邀出席本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专题论坛——《齐头并进:激活“最先一公里”,致胜“最后一公里”》,并与参会嘉宾互动对话,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拓展了更多思路。

 

周建表示,中农联将农产品流通贸易与冷链仓储业务紧密结合,以贸易驱动冷链,以冷链辅助贸易,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集团在战略布局上,聚焦三、四线城市,不断下沉市场、投资建设产地冷链仓储设施,以DENBA保鲜技术赋能、以农产品仓销配业务为主,打造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生态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中农联—民生保供冷链卫士

 

农产品冷链是产地与市场的桥梁。中农联始终着眼于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提高冷链质量效率,做好各环节衔接。目前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冷链仓储建设已初具规模,下一步要做好两个“一公里”衔接。要与产业优势衔接,聚焦产地“最初一公里”,在产地端继续完善一批具备保鲜、预冷、初加工功能的冷链仓储设施。要与消费需求衔接,面向城市“最后一公里”,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引导商超企业等完善城市末端冷链物流设施。

得益于先进的DENBA冷链保鲜技术,打造DENBA保鲜冷库产品不仅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还能够长时间保持农产品新鲜度,同时可以降低流通中的损耗,实现错峰销售和跨区域物流,维持当地农副产品一年四季供需平稳的状态,对保供民生、平衡物价起到积极作用。农商户通过DENBA冷库保存农产品,可避免农产品滞销、腐坏,切实增加自身收入。

与之同时,在中国“双碳”目标和《“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冷库因其24小时不间断运行和制冷要求而作为高能耗的产业,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之间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

 

未来,中农联将不断与同行企业加深交流合作,加大绿色低碳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建设,落实国务院、发改委关于建设节能、低碳、高效、安全的冷库建设要求,助力实现中国‘双碳’及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目标贡献力量。

cb38c39aad034c0e8c0afb30ec268e9d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