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农联集团牵头组织的红麻槿产业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与中国铁建、万华化学集团、湖南农业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红麻槿这一战略作物在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为绿色低碳经济注入新动能。

创新布局 领航未来

作为红麻槿产业的先行者,中农联集团依托广垦坤泽全球唯一的红麻母本及F0-F3代育种技术体系,构建起从种源到终端的完整产业生态。集团预计2025年实现600万吨种子产能,并在全国推进30万亩红麻产业园建设,同步在中国辽宁、河北、山东等10余个省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跨域“红麻种植走廊”,为碳汇农业和土壤修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 实现“全杆利用、零废循环”
中农联集团创新研发的红麻“全杆利用、零废循环”产业体系,成功开创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范式,在绿色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及碳减排等领域展现出卓越价值:
PART 01 绿色能源突破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红麻汁液直接高效转化生物乙醇,收率大幅提升至30%~40%,同时工艺节水节能超过50%;红麻籽实用于榨取生物柴油,剩余残渣制成高热值燃料颗粒,全面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PART 02 新材料创新应用
携手金光APP、巴斯夫等国际伙伴,成功开发环保纸浆、可降解母料等塑料替代产品,拓展了绿色材料应用边界,助力“以草代木”,推动产业低碳转型。
PART 03 大健康产业延伸
依托红麻生物特性,开发高蛋白饲料、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原料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链价值,服务人民健康生活。
PART 04 盐碱地修复与土壤改良
红麻具备强耐盐碱特性,不占用优质耕地,可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其发达根系和生物活性有效改良土壤结构、缓解污染,实现“废地变良田”,为土地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全新路径。
PART 05 秸秆综合利用,守护绿水青山
红麻秸秆可替代木材制造复合板材,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产量高、成材快等优势,显著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推动绿色循环产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PART 06 多元油料应用,破解原料困局
红麻籽油可制备化工油与航空燃油,同时作为畜牧养殖用油,有效替代传统食用油,从源头解决“人油争粮”“能粮争地”矛盾,保障国家粮油和能源安全。
PART 07 农户增收与订单农业
红麻单季亩产收益超3000元,双季亩产收益超6000元,显著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下游产业需求旺盛,实现“未种先订单”模式,保障农户收益稳定,推动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
PART 08 政企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中农联联合地方政府推动土壤治理与红麻产业落地,整合农资、技术及普惠金融等资源,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赋能农户与企业,助推三农经济振兴。
PART 09 碳减排贡献显著
全产业链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8.63万吨,替代石油资源16.5万吨,凸显农业领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科技力量与产业担当。

这一体系不仅构建了完整的红麻循环经济产业链,更在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低碳转型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注入绿色新动能。
科技创新 战略合作

本次考察中,中农联集团与各领域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01 中国铁建:创新合作模式
基于资源互补原则,提出土地资源整合新思路,探讨多元化合作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02 万华化学集团:聚焦材料应用开发
双方就红麻槿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万华集团充分肯定其材质特性,计划开展系统化测试验证,通过多阶段评估推进其在板材制造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03 福建为拓石化:长远布局
重点关注项目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在合作模式上保持开放态度,为后续深度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04 福建鑫泉、陕西聚泰:应用场景
福建鑫泉再生资源重点关注油脂加工应用;陕西聚泰提出多种产业合作模式,展现红麻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05 湖南农业集团:提供资本支持
从专业投资角度评估项目价值,关注资金需求节点,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此次考察推动红麻槿产业化迈入新阶段。各领域企业的积极反馈,充分印证了红麻槿作为新兴产业作物的巨大潜力。从材料研发到精深加工,从资源整合到金融支持,完整的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绿色革命 携手共赢
中农联集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正将红麻槿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碳汇增益与产业开发于一体的战略作物。通过跨区域布局、全链条整合和多场景应用,集团致力于构建绿色产业新生态,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中农联集团将继续深化红麻槿产业布局,推动这一特色作物在绿色发展浪潮中发挥更大价值,为实现美丽中国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